学生工作

学会成才先会做人——访智能制造学院优秀毕业生韦礼光

来源: 编辑:朱振佳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01 20:44:24 浏览量:

韦礼光,来自于广西东兰,这片革命热土曾诞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著名农民运动领袖和广西农民运动先驱——韦拔群同志。这位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创建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杰出将领用生命铸就了“拔群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广西儿女奋勇前进。作为东兰的一份子,韦礼光感慨到:“学习和继承‘拔群精神’,在我看来,就是要在工作岗位上克服困难,努力作为,只有这样才能问心无愧!”  

韦礼光在南宁职院就读的专业是电气自动化,在2001年毕业后的13年间,他已成长为广西博庆食品有限公司石别糖厂热电分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先后荣获了“河池市职工技能擂台赛电工优秀奖”、“河池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池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以笃学强技为本  

眼前这位德才兼备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在刚毕业时只是工厂的一名普通技术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拿着扳手、提着工具包东奔西跑地检修,一天下来早已是满手油漆、汗如雨下……“我也曾犹豫、彷徨过,也有过打退堂鼓的念头”,韦礼光面对我们的采访,真诚而坦率。但是深知“疾风知劲草,板荡见英雄”的他,在压力和困难面前没有低头,而是坚定信念,咬牙挺了过来。他积极向工厂师父们学习,多观察、用心记、认真实践,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其重视,每解决一个问题,他都认真总结,做好记录,绘好图纸,以备查用。  

在热电分厂任职期间,韦礼光细致观察各项生产环节和各设备运行情况,在职责范围内的大事小节都能做到胸有成竹。针对分厂两台75吨锅炉水膜除尘系统文丘里喷头多年来堵塞严重、影响除尘效果问题,韦礼光通过数月的认真观察、研究后,提出把原固定式喷头改为活动可拆缷式喷头,可适时在锅炉运行中清理喷头堵塞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文丘里的除尘效果,解决了困扰分厂多年的停锅炉清堵除尘的大难题。  

经过十几年的用心积累,韦礼光在电气设备和锅炉维护及技术改造方面攻克了大量的技术难关,成长为一名公司电气和锅炉技术维护与革新的带头人,一名善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难题的专家型管理人才,直接、间接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多不压身,学习无止境”,在校时老师的这句谆谆教导,多年来一直鼓励着韦礼光,让他相信: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笃学强技应是成才之本,只有提高实用技能、练好“看家本领”、成为“多面好手”,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以正德立人为基  

在工厂里,一提起韦礼光,大家都竖起大拇指,“他为人善良,带头吃苦,我很佩服”,“他心胸宽广,注重培养我们这些新人,对我们帮助很大啊”......这些夸奖掷地有声,也是韦礼光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的。韦礼光跟我们说,在就读南宁职院期间,学校非常注重把思想品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寓德于教,正是在这种感召下,他加入了机电学院“金葵义务维修队”,定期参加一些家电维修活动,并深入乡村、社区开展弱势群体的帮扶活动,既提升了技能水平,又收获了奉献的快乐。毕业之后,他把这种精神继续传承了下来……  

为尽快使各电气设备在维护上规范化、数据化、制度化,同时节省成本,他从大局出发、甘愿吃苦,主动担起编写相关操作规程和维修规程的重任。榨机调速控制系统590触发装置程序全是英文,要真正掌握其原理并非易事,但他通过认真钻研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系统掌握了该系统的调试方法,为设备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对于已取得的工作知识和经验,他毫无保留,经常热情地对刚进厂的青年员工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帮助操作工理解、掌握新电气、锅炉设备原理和操作要点,经他指点后的操作工都能独立操作或处理常见问题。  

2006年6月,正当工厂检修大忙时段,韦礼光的母亲突患急病需要住院。为了照顾好母亲且不耽误工作,他坚持利用休息时间在工厂与医院之间来回奔波。那段日子虽然艰苦、难熬,但他还是咬牙挺过来了,没有延误过一天的检修任务,检修质量也因为他始终坚持细致严谨的作风而有了坚实的保障。  

十几年来,韦礼光始终如一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敬岗爱业,乐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在广大员工中树立了知识型、管理型现代工人的良好形象,被评为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青年成才,以德为先。南宁职院提倡的“德育先行”理念在韦礼光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坚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推崇美德之力和奉献之光,会继续以实际行动立好正德之基。  

以创新敏行为魂  

创新是立业之魂、拓业之基。“当时韦礼光在校时非常好学、上进,在任课老师的引导下善于思考、喜欢钻研,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创新方法、开拓思维、增长本领”,时任机电工程学院院长甘宇红回忆到。  

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来,韦礼光把这套理念也运用到了工作中,去激发员工队伍不断地学会创新和努力。比如压榨直流调速系统设备,在改造前的产糖量每年约10万吨,经过自我设计并实施改造后,每年多产2000多吨糖,光这一项改造每年就可以为公司带来效益800多万元。  

11/12榨季,针对工厂蔗渣打包机利用率低、装包场地窄、劳动强度大问题,韦礼光自2012年6月开始,组织分厂员工进行方案改造设计,并多次到同行企业考察。经过现场仔细勘察、测量,制定出来改造方案,随后他将工作目标(土建、安装、盖棚、电气)进行分解,制定项目进度表,监督协调工程承包队,严把项目进度,并最终取得成功。新打包系统于2012年11月投入使用以来,实现蔗渣包无需钻绳、自动打包及上车,装包车上只需配1人整理蔗渣包即可。三班的打包人员由87人减少到33人,劳动强度和劳力成本大大减少,直接节约劳力成本43万余元。当年的打包率由6.25%提高到6.86%,多产蔗渣8000余吨,折合人民币约240万元。这项改造随后获得了区内外多家同行企业的认可和推广。  

韦礼光毕业之后仍旧与学校保持良好的关系,当他了解到母校获得“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时,他感到由衷地高兴:“我知道学校优秀的就业竞争力离不开‘校政企行’,离不开‘创新工作室’,离不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干可以立足,创新才能致远,相信母校展示出的创意之势、先锋之姿一定能让南宁职院走得更远!”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说到为何能取得今天这般成就,这位壮家男孩显得淡定而又谦虚,诚恳地说:“在母校的三年我受益匪浅,把知识和精神传承到工作中,在我看来,就是回报母校的最好方式。”  

采访结束时,正是秋日暖阳斜射办公室窗外之时,温暖、踏实、有力,我想,这就是南宁职院学子应该给人留下的印象吧。  

 

图为韦礼光接受采访    

 

图为韦礼光荣获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证书